普洱市中醫醫院自1979年建院以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一起成長壯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跨越,在傳承和發揚祖國中醫藥事業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歷經39年的漸進式改革開放,從救死扶傷到技術提升,從醫院建設到人才培養,幾代“中醫人”不畏艱難、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為人民健康,為普洱市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艱苦歲月,奮力前行,醫院規模不斷擴大
1979年2月7日,思茅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更名為“思茅地區中醫醫院”,職工總數66人,設有門診部、內科、口腔科、理療室、功能室、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等業務科室,只開設一個住院病區,有病床20張,門診部、住院部都是簡陋的木板房。
至2017年12月31日,普洱市中醫醫院占地面積40.8畝,建設有門診樓、醫技樓、藥劑綜合樓、住院部等業務樓,建筑面積34800㎡,編制病床達800張,全院職工745人(在編258人,合同制307人,離退休120人,后勤社會化人員60人),固定資產1.4億元,編制病床800張,開放病床529張,職能科室18個,臨床、醫技科室25個,購置有CT、DR等各種診療設備730余臺件。
涅槃重生,業務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普洱市中醫醫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紅武鎮聯合診所”,后依次更名為“思茅縣復興鎮新醫站”、“思茅鎮人民醫院”、“思茅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直到1979年正式命名成立。
醫院的業務發展在國家政策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幾經興衰,一度曾因發展方向的迷失而幾乎被淘汰、拆分,卻終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院職工的同心聚力、艱苦奮斗而涅磐重生,1997年經省衛生廳評定為三級乙等中醫院,2012年經國家中管局評審評定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2017年再次通過了國家中管局組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等級評審。
近年來,醫院以三級中醫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及大型中醫醫院巡查標準為依據,全面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定期開展考核、分析、整改,對醫療安全隱患高發的重點科室、重點環節加強監控,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提高急診急救操作技能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同時,積極爭取與省外先進醫院的技術支持與交流,先后建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云南吳佩衡扶陽流派傳承工作室二級工作站、全國名老中醫孟如教授二級工作站,北京廣安門醫院糖尿病??颇咔嘟淌?、上海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董競成教授兩個專家工作站,并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結成合作科室;加入廣東省中醫院婦科、皮膚科醫療聯盟和嶺南中醫急診醫療聯盟。通過以上措施與途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有效提升了醫療服務技能水平。
精確定位,中醫特色充分彰顯
中醫藥的自身特點決定其對于急危重癥或需手術治療者難以與西醫抗衡,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們進一步確立了以中醫特色為主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對慢性病、久病、疑難病的治療和養生保健、康復預防方面的優勢,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
首先加強了對中醫內科系列科室的建設,從人才培養、設備配置、績效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在原內科的基礎上,相繼衍生開設了老年病科、肺病科、糖尿病科,這三個科室以收治慢性病、代謝病、老年病患者為主,各有側重、互為增補,現老年病科為國家級重點??婆嘤椖?,糖尿病科為省級重點專病,肺病科為市級重點???同時,加強了對外系科室的建設,在原外婦科的基礎上,將中醫婦科、西醫婦科、產科獨立出來,并于2001年被云南省衛生廳批準為第一批建設的重點中醫???,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原痔瘺科的基礎上成立了肛腸科,一直堅持突出中醫特色、走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肛腸科于2008年通過了省級重點??乞炇?,2017年成功申報省級重點學科。至今,醫院共有國家級重點中醫??婆嘤椖?個;省級重點中醫???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市級重點中醫???個;市級專家工作站2個;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工作室二級工作站2個;有全國中醫藥傳承人1人,省級師承工作指導老師1人,云南省中醫藥學科帶頭人1人,云南省優秀青年中醫6人。
醫院從建院初期就確立了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辦院方向,長期以來根據社會廣大人群對自身身體健康關注的提升,對“治未病”、健康體檢服務需求的提升,醫院于2010年開設了治未病科(也稱為體檢中心),開展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指導等服務。2016年依托醫院治未病科,成立了普洱市治未病中心;2017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專項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合作基地(云南)協作基地醫院;2018年掛牌成為云南省中醫醫院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普洱分中心。
此外,醫院也注重中醫藥文化的建設,編寫了院歌,確定了院訓、宗旨,統一了全院的裝修風格,用中國古典的建筑元素、中醫藥小知識裝點花園、連廊、過道、候診廳,突出中醫醫院與綜合醫院的不同之外,充分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
固本強基,人才隊伍初具規模
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醫院始終堅持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一方面邀請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院講課、培訓,提升醫務人員理論技能水平;一方面有計劃選派人員到省外先進醫院進修學習,回院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從建院初期的57人,發展到今天的509,醫院共招錄研究生43人,有本科以上學歷專業人員270人,醫院有高級職稱96人,中級職稱89人,初級職稱324人。中醫類別執業醫師86人,執業醫師人數134人,中醫人員比例達到64.2%;中藥人員占藥學人員比例65.8%;每個臨床科室(口腔科、產科、麻醉科除外),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均達60%以上。
醫教協同,成為非直屬附屬醫院
從1979年建院初期醫院建蓋簡易用房282㎡,用于開辦中醫學徒班教室起,醫院始終堅持“人才興院、科技強院”的戰略,加強組織,統籌謀劃,為健全醫院在科研、教學方面的功能,醫院按照標準,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完善教育工作管理體系。2016年開始先后投入300多萬元,擴建學生住宿區,新建籃球、排球等運動場地;建設多媒體教室、技能示教室、科室示教室共16間,面積共1210㎡,圖書室藏書15000冊,開設“云南中醫學院VPN遠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賬號,配備教學設備864臺套。2017年12月,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衛計委審批普洱市中醫醫院為云南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依靠科技,規范管理,推進信息化進程
醫院自2000年12月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至今,投入資金一千余萬,一是建成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其中包括門診掛號收費、藥房藥庫管理、財務管理、科教管理、病案統計、體檢系統、微信/“大象就醫”掛號繳費、門診應急等系統,為醫院整體運行提供全面、自動化的管理及各種服務;二是建成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CIS),其中包括醫生站、護士站、中醫臨床路徑、PACS系統、LIS系統、合理用藥、感染管理、心電管理系統、手術麻醉系統、輸血管理、靜脈配置等系統,對在醫療活動各階段產生的數據加工生成各種信息,支持醫護人員的臨床活動,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建成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醫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HRP),其中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成本核算、績效管理、預算管理等,對醫院人流、物流、財流進行綜合管理,從而為醫院管理提供全面的分析及各種服務。
資源共享,成立醫療集團抱團取暖
根據醫改政策要求,經普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2017年9月19日,我院牽頭與各縣中醫醫院、思茅區轄區衛生院、部分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等13家單位簽訂《普洱市中醫醫療集團協議》,組建“普洱市中醫醫療集團”。集團成立后,醫院根據市衛計委要求,對各縣中醫醫院進行業務檢查指導,并接受集團成員的跟班學習。至今,共接收墨江縣中醫醫院25名、景谷縣中醫醫院22名各類醫務人員到醫院跟班學習。同時在集團內部開展6項云南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及1-2項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在普洱市中醫醫療集團基礎上,成立“普洱市中醫醫療聯合體”,對醫聯體內5家縣級中醫醫院及思茅區轄區內衛生院進行中醫診療技術幫扶,并與3家縣級中醫醫院的重點??坪炗唽?坡撁藚f議,成立“普洱市中醫??坡撁?rdquo;,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平ㄔO指導,通過共享醫療資源,有效提高了我院看大病、解難癥的能力。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普洱市中醫醫院也幾經興衰,醫院能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發展成績,確實實是來之不易。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更是醫院全體職工艱苦奮斗的成果。“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人生和事業的教科書,回顧歷史可以給我們許多教益與啟迪,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繼承發揚醫院的優良傳統,并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繼續團結奮進,銳意改革,努力開創醫院健康發展的新局面,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